English

读《周恩来文艺思想新论》

1998-01-2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种文艺思想是否具有真理性,只有经过实践的反复验证方可得出结论。王凤胜撰著的《周恩来文艺思想新论》(以下简称《新论》,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为弘扬周恩来文艺思想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读这部思维敏捷、逻辑严密、分析精到、文笔朴实的专著,对我启示最深的有这样三点:

一是作者在深入系统的考察与研究中,发现了周恩来文艺思想有一个内在逻辑严密的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是“文艺为人民服务”。由这一核心辐射出去,总理对文艺时代精神、文艺典型、文艺民族化、文艺中外交流、文艺统一战线、文艺批评理论与实践、党对文艺的领导、文艺家自我改造等重大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了精辟而辩证的阐释。周恩来文艺思想作为一个体系既有历史渊源又有理论渊源。依据周恩来文艺思想的这样一个逻辑体系,作者为《新论》设计一个相应的框架结构,将发现的“文艺思想体系”纳入其中,力求把纵向探求与横向考察、宏观审视与微观剖析、总体把握与具体阐释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逻辑的严密感和阐释的深度感、表述的准确感。

二是作者提出了周恩来文艺思想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和邓小平文艺思想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的新见解。这个新提法是建立在历史逻辑与思想逻辑的辩证统一上,深刻地揭示出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即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矗立着三座里程碑:第一座里程碑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第二座里程碑是周恩来文艺思想,第三座里程碑是邓小平文艺思想。如此给周恩来文艺思想定位既有充分的历史根据又有深刻的思想根基,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认为这个思路和判断是令人信服的,也会经受住时间和历史检验的。应该承认,周恩来文艺思想对毛泽东文艺思想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宣传或实践上,确实有开拓、有发展、有补足、有充实,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的文艺理论问题上发展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也补正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一些弱点;尤其是50年代后期至“文革”,“左”的思潮泛滥的时候,总理有很多讲话,阐明了许多文艺规律,反映了文艺界同志们的心声和愿望。作者写这部专著,是建立在把周恩来文艺思想当作一个里程碑、一座桥梁的基点上来思考来运作的,所以不仅深刻地揭示出周恩来文艺思想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承续与发展,而且也清晰地阐明了周恩来文艺思想对邓小平文艺思想的开启与影响,这就使近百年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的历史链条上出现的三座思想高峰明晰可见。

三是作者在阐释周恩来文艺思想的运思过程中,显示出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深刻的理论思维,对研究客体的阐释力避实证主义的纯客观证明和历史主义的相对理解,而是渗入主体的经验和感悟,使有些阐释相当精彩、相当深切,可窥见阐释者明慧的理智、深邃的思辨和独特的见识。具体来说,我比较欣赏对“周恩来文艺思想的历史地位”、“周恩来文艺思想的总体特征”、“周恩来的文艺民族化观点”、“周恩来论中外文化交流”等的阐释,不仅真切地展示出周恩来文艺思想的历史风貌及其所达到的时代高度,而且深刻地揭示出周恩来文艺思想的巨大辩证威力、实践功能及其思维的现代性;尤其对文艺民族化与大众化、民族化与国际化、民族化与民族主义、民族化与文艺规律诸关系的阐释,既有理论上的新颖感又有实践上的现代感。“阐释学之父”狄尔泰非常重视阐释者的个性与兴趣的能动性,他认为在研究过程中阐释者个性和兴趣对研究对象的投射会使他发现新的透视角度,在这一透视角度中,会加强和突出自身的某种精神过程,使内心的体验和感悟成为可能。作者由于对周总理怀有深厚的感情,对周恩来文艺思想的研究和阐释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个性意识,致使其阐释不断发现新视角、新问题、新思想,做出新的开掘、新的分析、新的概括。特别是他对总理文艺思想的研究,在材料的收集、整理、归纳上下过苦功和深功,故使他在阐释周恩来文艺思想的过程中所作的每一个判断、每一个结论,都是建立在丰富资料的基础上,并力求做到资料的实证性、可靠性和思维的超越性、辩证性统一起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